凌晨四点,霞浦县城尚在沉睡,通往北岐滩涂的路上却已车灯闪烁,寒意浸透单衣,我裹紧外套,深一脚浅一脚迈向那片被无数镜头追逐的海岸,天空是深邃的墨蓝,海风裹挟着咸腥与期待拂过面颊,脚下小径蜿蜒,直至视野豁然开朗——广袤滩涂在熹微晨光中铺展,仿佛大地深沉的低语,选好位置支起三脚架,屏息等待,天际线处,云层渐染金红,一道耀眼金光猛然刺破海平线,瞬间点燃了整个滩涂,金色光流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跳跃,在纵横交错的竹竿间流淌,劳作渔民的小船剪影缓缓划过这片液态的熔金,快门声此起彼伏,每一次定格都是光与影、人与海最动人的交响,霞浦滩涂的日出,是一场值得用所有感官去铭记的盛大仪式。
随着日头升高,金色光芒褪去,滩涂展现出另一种生机,在杨家溪附近的小皓滩涂,我卷起裤腿踏入这片温润的“大地画布”,赤脚踩下去,细腻温热的淤泥包裹脚踝,奇妙触感令人瞬间松弛,当地渔家阿婆笑着递过小桶和特制短耙:“喏,退潮了,好东西多着呢!” 潮水退却后的滩涂是慷慨的宝藏之地,轻轻翻开湿润的沙泥,肥美的花蛤、灵敏弹跳的滩涂鱼、甚至憨态可掬的小螃蟹纷纷现身,不远处,渔民们正弯腰忙碌,熟练地收获着依附在竹竿上的鲜美紫菜——这是霞浦闻名遐迩的“插杆式”紫菜养殖,阿婆指点道:“看这竹竿插得密,紫菜才长得好,农历八月下苗,来年一二月收,靠的就是潮水涨落养活哩!” 亲手触摸这片孕育美味的滩涂,远比任何市场采购更能理解“靠海吃海”的鲜活含义,离开时,阿婆硬塞来一小袋刚煮的海带,那份海洋的咸鲜滋味,是霞浦最质朴的伴手礼。
午后阳光倾泻,是探访霞浦经典摄影点的黄金时段,驱车沿东海1号风景道前行,每一个转弯都可能邂逅令人屏息的美景。沙江S湾堪称教科书级构图:无数竹竿在水中排列出巨大而优美的S形航道,偶有收海带的船只悠然划过,搅碎平静水面上的光影,登上坡顶的摄影点俯瞰,线条的韵律之美摄人心魄,接着奔赴东壁村,这个依山面海的小渔村拥有绝佳视野,午后柔和的光线将滩涂、渔船、远处岛屿温柔调和,尤其当夕阳为海面镀上暖金,渔民归航的剪影穿行于蜿蜒水道,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成一幅永恒的油画,摄影家协会的林老师分享经验:“拍霞浦,潮汐是命脉,大潮汛时水满滩阔,气势磅礴;小潮汛则纹理毕现,细节迷人,农历初一、十五前后三四天效果最佳,务必提前查好当地潮汐表。”
当夕阳熔金,将天海染成醉人橙红,花竹村观景平台早已人头攒动,这里是公认的霞浦日落最佳观赏地,面朝东方,脚下是壮阔的福瑶列岛,落日余晖泼洒在星罗棋布的小岛和穿梭其间的渔船上,海面被染成一片流动的金箔,人群静默,唯有相机快门声和风掠过耳畔,当最后一缕金光沉入海平面,天空上演着紫罗兰与玫瑰色的渐变盛宴,滩涂上的竹竿阵列在暮色中化为抽象而深邃的线条乐章,此时回望,浒屿澳渔村的灯火次第点亮,橙黄暖光倒映在退潮后如镜的水面上,与漫天星斗遥相呼应,岸上人家锅铲轻响,新鲜海获下锅的香气随风飘散,提醒着人们这片光影奇境背后真实而温暖的渔家烟火。
当滩涂在月光下流淌成静谧的水银,白日里沸腾的光影归于深邃的蓝,霞浦用二十四小时,将海洋的呼吸、大地的肌理与渔人的坚韧,镌刻成瞳孔深处不灭的印记——潮汐涨落处,自有生命永恒的韵律。